欢迎报考内蒙古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发布时间:2025-06-30 浏览人数:10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42人,其中专任教师31人,包括高级职称教师13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21人(2人有博士后工作经历),在读博士2人,占专任教师人数的71%。此外,还聘请国内外高校21位专家为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聘任业界导师32人

图片

学院科研与实践平台丰富,拥有内蒙古自治区新闻传播研究中心等3个省部级高水平研究中心,以及跨文化传播研究中心等3个校级研究中心。与国内外十余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牵头成立内蒙古新闻传播学高等教育联盟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联盟,并与40余家媒体单位签订人才培养培训实践基地协议。实验条件优越,有多功能演播中心等各类实验室,配备4K电影摄像机等高端实验器材。

图片

二、专业介绍

图片

新闻学专业

(1)专业特色:本专业是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与内蒙古师范大学共建新闻传播学院的品牌专业。自2002年起招收本科生,历经二十多年发展,本科教育已日趋成熟。本专业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结合北疆文化的价值内涵和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积极响应国家及自治区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需求,构建“3+1”人才培养体系,以文化素养为基础,专业知识为核心,技术能力为导向,实践创新为目标,致力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

(2)学科优势:2009年,新闻学专业被评为自治区级品牌专业;2010年,新闻传播实验教学中心荣获自治区级蒙汉双语教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称号;2014年,获得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020年,新闻学专业获批内蒙古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新闻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获批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招生方向涵盖新闻学、传播学、跨文化与国际传播等。

(3)师资力量:截至2025年,本专业现有教师16人,其中高级职称10人,获得博士学位教师13人,占教师人数的81%。学院聘请国内外高校21位专家为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聘任业界导师26人。目前,本专业已毕业学生近千人,分别就职于各级各类媒体、企事业单位。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师范类)

(1)专业特色:原培养影视制作人才,2020年转型为职业师范类,实行“影视+教育”双轨培养机制,培养目标有二:一是为传媒等领域输送影视全流程应用型人才;二是培养影视制作、鉴赏、分析能力的专业教师。本专业2013年划归艺术学门类,专业目标是培养影视制作专门人才。2020年,结合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学科的整体优势,确定了内蒙古师范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职业师范类的教育培养方向。职业师范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影视媒体相关综合素质、专业精神、团队意识和全局把握能力的影视作品创作人才。

(2)学科优势:本专业依托部校共建机制,整合行业资源,打造了集教学、实践、创作于一体的影视生态闭环。同时,本专业在培养方案中以实践教学为核心,实践环节课时占比超总课时50%,注重以实践经验反哺理论教学,强调跨专业、学科、行业合作以推动媒介融合与内容生产能力提升。

(3) 师资队伍:本专业专任教师有16位。具有博士学位10名,在读博士有1名,硕士学位3名,学士学位2名。师资队伍较为年轻,大部分教师都有韩国、俄罗斯、蒙古国的海外留学、访学经历。学科背景有电视艺术学、电影学、新闻学、传播学、设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1)专业特色:本专业自201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秉持网络强国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理念,立足内蒙古自治区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结合北疆文化的价值意蕴,坚持以文化素养为基础,以专业知识为核心,以专业技能为导向,以实践创新为目标的“3+1”交叉型人才培养模式。网络与新媒体专业面向全国,以文理兼收的宽口径招生,旨在培养深谙互联网思维,精通网络与新媒体传播理论,娴熟运用网络与新媒体技术的内容策划、生产、传播和运营人才。

(2) 学科优势:建有多功能演播中心、融媒体实验室、舆情实验室、虚拟现实实验室共计1000余平方米,拥有数字电影摄像机、图形工作站、全画幅数码照相机、多型号无人机、3D打印机等专业实验器材。并不断创新办学理念和教学理念,积极加强与学界和业界的联系,专任教师通过“教学+实践+科研”的协同机制,以及校媒合作、校企合作的多元化建设,为学科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3)师资队伍: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现有教师16人,其中高级职称10人,获得博士学位教师13人,占教师人数的81%。此外,学院聘请国内外高校21位专家为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聘任业界导师26人。现有教师队伍的年龄梯度、学历结构、专业结构较为合理。

图片

三、特色人才培养项目

图片

(1)萧乾实验班:以著名记者萧乾命名,采用“模块式教学+双导师制”,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培养符合内蒙古地区新闻传播与对外宣传实际、具有新闻职业素养和良好的新闻职业精神、扎实系统的新闻理论与专业知识,能够适应全媒体时代的媒介生态,具有全媒体业务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新闻传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