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根据教育部和自治区教育厅统一安排部署,以安徽师范大学原副校长朱家存任联合组组长,南通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丁锦宏任地理组组长,厦门大学高教质评所所长、贵州师范大学校长助理史秋衡任计算机组组长的重庆评估院认证专家组于9月19日至22日对我校化学、地理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开展了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进校考查工作。
9月19日上午,学校举行专业认证专家组见面会,党委书记李树林,党委副书记、校长张军,党委委员、副校长韩巍及我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相关职能部门、学院负责同志出席见面会。会议由朱家存主持。
朱家存对本次认证的工作目的、任务、方式和要求作了说明。他表示,本次专家组进校考查,将依据认证标准,聚焦认证主线与底线,通过集中考察、实地调研、深度访谈、听课看课、查阅材料等方式,从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师资队伍、质量保障、学生发展等各个方面,对三个专业进行全面的“体检”和“把脉会诊”。
李树林代表学校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他指出,我校作为北疆师范教育的排头兵,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正全力以赴建强做优教师教育,为祖国北疆培养更多具有牢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中小学优秀教师而努力。他强调,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和推进师范类专业认证是学校驱动教师教育发展的两个引擎。师范类专业认证是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推动师范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学校高度重视此次认证工作,希望各位专家对学校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精准把脉,提出宝贵建议。
张军从有历史、有特色、有实力、有贡献、有成效五个方面,向与会专家作了学校教师教育改革发展补充说明。他表示,我校高度重视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全校上下已经形成了“重视专业认证、关心专业教学、服务人才培养”的理念。学校将积极配合专家组完成各项考查认证工作,同时以专业认证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夯实专业建设基础,完善专业质量保障与评估机制,推动师范类专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出高质量、有特色的师范专业。
会上,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负责同志从认证专业概况、特色优势、建设成效等方面进行了专业自评报告补充说明。
在会议询证环节,各职能部门、公共课开课学院负责同志就专家组提出的有关问题一一作了回答。见面会后,专家组一行参观了盛乐校区图书馆教师教育分馆和教师教育实训中心。
进校考查期间,三个专家组共召开会议15次,听课30节,调研毕业论文150份、实习档案材料150份,抽样检查近三年的30门课程、5433份试卷,查阅学校和学院的管理文件、教学档案、支撑材料等1400余份,深度访谈学校分管教学副校长、职能部门负责人、学院负责人和专业负责人等50人次,访谈职能部门教师、在校生、用人单位代表与校友代表48人次,访谈基地领导及实习指导教师10人次,实地走访了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学校,呼和浩特第三十六中学等实习基地学校。
9月22日上午,学校举行专业认证专家组反馈会。专家组全体成员,学校领导张军、韩巍及师范专业认证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职能部门负责同志,相关学院领导班子、系主任和教研室主任等出席反馈会。会议由朱家存主持。
朱家存代表联合认证专家组介绍了进校考查的总体情况。他指出,内蒙古师范大学底蕴深厚,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在办学定位上突出师范主业,在专业建设上突出学科支撑,在人才培养上突出学生中心,认为学校推进认证有方、优化内涵有为、增效推进有序、协同配合有法、服务指导有招、条件保障有力,三个达成和持续改进机制初步达成,表示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质量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和优化,制度规范要落实、落地、落细。
三个组组长及专家组成员分别围绕师范类专业认证的8个一级指标、39个二级指标,就各自重点负责考查的项目作了进校考查意见反馈。专家们认为,此次认证专业办学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经过71年的建设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育人效果明显,社会声誉良好,通过正向施工、面向产出的师范类专业教育教学体系初步形成。同时,专家组成员分别指出3个专业在建设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为我校本科生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和本科生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张军代表学校作表态发言,对专家组的辛勤付出表示由衷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他谈到,各位专家聚焦认证“主线”,紧扣认证“底线”,站在关心和支持学校发展的高度,对我校三个师范类专业进行了彻底的体检、开出了良方,对我校所有师范类专业建设都具有珍贵的启发参考价值。学校将以此次师范专业认证为契机,强化“师范育人”的办学定位,加强顶层设计,用认证标准重塑教育教学体系,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好师范教育专业,干好教师教育事业,进一步巩固和彰显学校教师教育办学底色,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他表示,学校将启动建立师范类专业持续改进的问题清单、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以“三个清单”夯实持续改进,全力以赴把学校内涵建设提到新高度,为培养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质量、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提供有力支撑。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负责同志分别就专家反馈意见作了表态发言。
图:陈耀东
文: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