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近日,自治区科技厅公布了2022年度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我校共有41项项目获准立项,其中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重点项目3项、面上项目16项、青年基金项目7项、联合基金14项,获批项目总经费438万元,较去年增长46.7%,在立项类型、获批经费、研究领域等方面均实现了新突破,特别是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教师焦燕荣获杰出青年项目资助,实现了我校在该类型项目“零”的突破。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的设立,旨在稳定科技人才队伍,加快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不断强化基础研究,进一步提升我区原始创新能力,促进基础研究与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需求相衔接。重点资助“科技兴蒙”行动重点领域具有现实指向性的重大应用基础研究,优先资助优势和特色学科领域的基础研究,择优资助引进、培养的高层次科技人员开展前瞻性的基础研究,均衡资助各学科可持续性发展。
重点项目一:《数据驱动方法与数学模型的构建 — 以中医(蒙医)尿诊体系健康检测模型研究为例》 ,项目负责人:阿拉坦仓
项目简介:
项目依托内蒙古自治区应用数学中心开展,聚焦中医(蒙医)中的数学问题,以数据驱动方式,利用哈密尔顿理论及辛算法,构造新的哈密尔顿神经网络,挖掘尿诊数据背后复杂动力系统的数学模型,建立研发中医(蒙医)尿诊体系健康监测模型。重点建设大规模尿诊数据集,研究蒙医尿诊“三是九律”数据标准化方案和中医(蒙医)尿诊知识图谱;建立基于数据和中医(蒙医)学双驱动的尿诊健康监测模型,揭示尿检数据和病症之间的机理;构造改进的辛格式哈密尔顿神经网络,挖掘中医(蒙医)尿诊数据背后复杂动力系统的数学模型;将研究成果试用于合作医院临床诊断,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项目的实施有望进一步提升传统中医(蒙医)的科学性,助力推进中医(蒙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促进中医(蒙医)基础理论创新和行业技术创新,为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和走向世界提供数学支撑。
重点项目二:《中药(蒙药)材黄芪根系共生菌资源开发及分子机制研究》 ,项目负责人:李敏
项目简介:
项目依据植物根际生命共同体理论,以根系共生菌为核心,兼顾其它土壤功能菌,从改善根系微生态环境角度解决黄芪人工栽培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同时采用多组学技术,在分子水平上揭示根系共生菌的共生机制。项目完成后,可形成以微生物生物技术为核心的黄芪绿色栽培技术体系。研究结果可为中药(蒙药)材的绿色栽培技术提供理论支撑,也可为中药(蒙药)材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重点项目三:《高效稳定非富勒烯受体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太阳电池性能调控》,项目负责人:王帅
项目简介:
为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和解决内蒙古自治区的重大能源再利用问题,本项目将为设计高效稳定的非富勒烯受体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提出全新的受体材料设计思路,解决有机太阳电池研发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一是通过变革A单元结构及A-D-A间的共价锁定方式,实现A-D-A构型由柔性(可绕C-C键旋转)到刚性(并环)转变,提高材料稳定性;二是变革正交侧链在分子骨架上的位置分布,实现A端聚集结构由“被动调控”到“主动调控”转变,促进分子形成大错位的J-聚集体有序结构,提高发光量子效率、减弱激发态重组能和非辐射损失。项目的实施有望得到高效率、稳定的变革性有机太阳电池受体材料,为非富勒烯受体结构与电池电性能间的构效关系研究提供新视角新结构。
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喷滴灌施肥灌溉对农田含氮气体(NH3和N2O)排放的影响机制和减排潜力评估》,项目负责人:焦燕
焦燕简介:焦燕,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环境化学党支部书记,内蒙古自治区环境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点主任。入选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内蒙古“321人才工程”一层次、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青年科技英才”领军人才、内蒙古“草原英才工程”青年创新人才一层次。主要从事陆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和全球变化、环境污染化学与控制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其中面上项目3项、地区基金3项;主持内蒙古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等省部级项目6项;发表中科院一区、二区、EI源刊、国家卓越期刊等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期刊的学术论文60多篇,他引频次799次;出版学术专著2部、教材2部;授权中国专利4件。荣获“内蒙古自治区优秀教师”“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以及科研成果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内蒙古自治区青年创新人才奖。有关土壤理化特性对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的研究成果被2006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引用。
图文:科技处(社科处)